编者按
刘金保1, △, 陈亚红2, △
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负责气体交换、维持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以及二氧化碳排出。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合作。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代谢平衡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为代表的一类疾病,其以气道、肺部长期损伤为特征,病程较长且通常不可完全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全球第四大致死原因,导致每年约350万人死亡。截止至今日,已有2.62亿人被确诊患有哮喘并导致45.5万人死亡,同时其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肺动脉高压和肺纤维化等疾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晚期才被确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致死率(https://www.who.int/zh)。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合并,增加了诊疗的复杂性和成本。(全文请点击PDF链接至知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