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5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 全选
    |
    刊头专文
  • 刊头专文
    王迪浔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期我刊特邀请了王迪浔教授撰写了刊头专文。王迪浔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专家,1930年出生于南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授,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半个多世纪。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曾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墍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卫生部呼吸系疾病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一生致力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的探讨研究和中国病理生理学科的建设。如今已93岁高龄仍坚持执笔撰文,文中他还提出的一些独到的想法,字字珠玑启人深思。高山仰止,他对科研的执着热爱以及谦逊的精神值得后辈们学习和景仰。全文请在知网或万方数据下载阅读。
  • 综述
  • 综述
    刘怡波, 蔡 成△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的慢性肺部疾病,尤其是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32周)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围产期救治及护理取得了进步,但现代临床管理仍然缺乏专门促进肺修复和肺生长的疗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其最新进展揭示了干细胞/祖细胞修复受损器官的前景。但MSCs本身存在的临床风险导致其无法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在BPD 动物模型中, MSCs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EVs)可以通过下调纤维化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途径促进肺血管生成和肺泡的发育, 减少肺动脉高压和炎症,在BPD肺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SC-EVs治疗早产儿BPD的有潜力的临床前证据及可能机制,为今后其在BPD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综述
    高 照1, 2, 段 锐1, △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最大力量与功率输出、最快收缩速度与力量生成率以及肌肉耐力等特征是影响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肌肉力量的产生涉及从大脑皮层兴奋到运动单元激活,再到兴奋/收缩耦联等一系列生物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肌肉激活。包括内环境失衡与神经调节紊乱、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能量代谢稳态调节与运动因子介导的肌肉—器官对话机制(crosstalk)诱发神经内分泌功能重塑过程中的功能障碍等都会影响肌肉力量的产生和维持,并可能最终诱发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合理的运动训练方式和运动代谢调节及转录调控关键靶点的激活在促进运动适应性变化和预防运动性疲劳发生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本文以运动诱发神经内分泌重塑、运动表观遗传调控关键靶点和运动疲劳相关特异性生物标记物为切入点,对运动性疲劳的分子机制及干预途径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早期监测和合理干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 综述
    蒋辰欣, 王一晴, 才让三木知, 傅 力△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与增龄密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dysfunction)引起广泛关注。有氧运动作为一种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已被证实可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发展。本文对有氧运动在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强神经可塑性以及减轻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Aβ沉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对运动改善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运动干预在认知功能障碍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宋博雅, 刘 军△, 郝 琳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新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影响宿主的认知与行为,可能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标。肠道菌群稳态失调与肠壁生理屏障破坏可诱发外周系统炎症反应,通过介导神经递质及菌群分泌物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释放而影响神经发生、神经元间的信号通讯,导致中枢神经发生炎症反应,协同作用加剧神经损伤进程,推动AD病理发展。因此,深入探究肠道菌群稳态失调影响AD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可为防治和缓解AD 提供新的视角,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新策略。
  • 综述
    郁凯琳1, 朱宇杰1, 吕叶辉2, 3, 奚盈盈1, 陆怡颖1, 杨明真4, △, 童 昉1, 3, 5, △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族表达于细胞膜上,对水分子高效通透的特异性孔道 蛋白,其在全身广泛分布,与多个生物过程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较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 联系。AQPs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液体流动、能量代谢、神经修复与发生、血脑屏障的发育与稳定、 信号转导以及CSF的产生与循环密切相关。AQPs还与脑水肿、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原 发性颅内高压及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虽然已经发 现较多种类的AQPs存在,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AQP1、AQP4及AQP9三个水通道蛋白上。对 于AQPs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的认识,并提供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 AQP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分布、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为相关 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 综述
    宋 可1, 陈丹丹1, 李静宇1, 杨晓葵1, △, 马 伟2, △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p21活化蛋白激酶(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K)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是Rho家族小GTP酶的效应蛋白,参与多种信号通路传导。PAK4是PAK 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员,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调控细胞骨架重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等。PAK4过表达见于胰腺癌、胃癌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参与肿瘤发生和肿瘤迁移等过程。研究PAK4的结构、作用机制对于揭示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本文阐述和归纳了PAK4的结构、激活过程及其在细胞骨架、细胞周期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并综述了PAK4调控妇科肿瘤发生发展以及PAK4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综述
    吴保钦, 王寅飞, 李建伟Δ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大约80%至85%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手段有限,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晚期手术难度大且复发率高。miRNA(microRNA)和lncRNA(long non-coding RNA)是两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广泛参与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并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许多miRNA 和lnc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显著,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具有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对miRNA 和lncRNA 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
    沈 佳1, 简冬冬2, 唐 颢3, 简立国1, △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血管稳态,是急性血管事件(血管痉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动脉瘤等心血管毒副反应的病理基础。探讨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化疗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和相关保护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生理科学与临床
  • 生理科学与临床
    赵梓彤1, 2, 张 楠2, 刘峰舟1, 2, 王 瀚1, △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膳食治疗是超重与肥胖人群体重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膳食治疗方案,极低热量生酮饮食(very low-calorie ketogenic diet, VLCKD)具有短期减重效果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优势,具备较高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然而VLCKD在调节血脂、共病改善、长期减重及副作用严重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对其临床应用产生一定困扰。本文在概述VLCKD概念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重点阐述VLCKD对肥胖人群体重、血糖、血脂、其他疾病等的影响以及副 作用的产生与预防,进而为肥胖临床膳食治疗提供参考与证据支持。
  • 专论
  • 专论
    刘诗贺△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癌症是目前全球人类重要死因之一,其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然而,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亟需发展有效安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高脂低糖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能够利用肿瘤代谢重编程特性,限制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本文概述了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单独应用的抗肿瘤疗效、作为辅助手段联合应用的抗肿瘤疗效及其可能机制,为生酮饮食在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专论
    张丰宁, 蔡 成△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胎儿期和婴儿期是各器官塑造的关键时间窗口,早产儿由于营养贮备水平低下以及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与早产儿出现败血症、代谢性骨病,以及晚期代谢性相关疾病息息相关。其中,维生素D、钙、磷、铁、锌、碘、以及镁元素在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供适当的营养素以预防营养失调是关键所在。本文将对早产儿中重要微量营养素:维生素D、钙、磷、铁、锌、碘、以及镁元素的来源、需求量、在早产儿中的作用以及现有文献建议剂量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为早产儿关于微量营养素补充的营养规划提供一定帮助。
  • 专论
    马玉聪1, 2, 焦元清3, 张拴成4, 高 星5, 杨海军1, 宋翠淼2, 4, △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的妊娠率。尽管COH 在促进卵泡发育和获取卵母细胞数量方面可获得明显的益处,并能够选择高质量的胚胎进行移植,但COH 可能涉及种植窗、子宫内膜容受性、孕酮和雌二醇以及子宫收缩功能的改变, 影响不孕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IVF妊娠率。本文就COH 后子宫内膜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更好地解决不孕症临床治疗的瓶颈问题。